首页 学生天地团委工作

澳门回归22周年国旗下讲话

2021-12-27 14:36:29 责任编辑:super 评论: 浏览: [字体: ]

1999年12月20日,是一个特别的日子。在22年前,一位离家百年的“游子”——澳门,终于在长久的思念中,回到了家乡。

1999年12月20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。在22年前,一位离家百年的“游子”——澳门,终于在长久的思念中,回到了家乡。

2021年12月20日升旗仪式上,来自创新二班的黄奕翔同学,作为学生代表,在升旗仪式上为大家讲述了澳门回归祖国的故事。


“今天是2021年12月20日,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纪念日。22年前,1999年12月20日零时,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,中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,澳门从此回归祖国。这是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统一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。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,共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。澳门的胜利回归,成为中华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树立的又一座丰碑。从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那一刻起,澳门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留下一串串举世瞩目的成长脚印。“一国两制”的制度优势,为澳门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澳门的稳定发展,是“一国两制”行稳致远的最好范例。”

此次升旗仪式,激励全校师生肩负起爱国、强国的使命,牢记历史、不负先辈的教诲,勤奋学习,努力拼搏,争做时代新人。


附讲话全文:


不负伟大时代,共创美好未来


大家好,我是来自创新二班的黄奕翔,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“不负伟大时代,共创美好未来”。

今天是2021年12月20日,是澳门回归22周年纪念日,而上周一,12月13日,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。这两个日子,对于我们来说,都是极其重要的。

1937年12月13日,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被日军侵占。短短五个星期,摧毁的是一座六朝古都,和生活在其中的,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。

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,《南京大屠杀》的作者张纯如,一个为了正义与真相奔走的生命,消失在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与恐吓下,暂停在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中。

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,时至今日,日本政府当局仍拒不承认屠杀事实,甚至篡改教科书,妄图掩盖日本一切带有罪行的历史。

然而,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,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。我们铭记历史,也不是要延续仇恨。正如黑格尔所说:“历史是一堆灰烬,但灰烬深处有余温”。今天,我们要以史为鉴,开创未来。

1999年12月20日0时,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,澳门也回家了。19日23时58分,葡萄牙共和国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缓缓降下,20日0时整,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,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面旗帜冉冉升起,46秒后,两面旗帜同时升到旗杆顶端,猎猎飘扬。顿时,交接大厅里掌声如潮,经久不息。历史将永远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。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,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,是中华民族献给新世纪的一份厚礼!正如那久久回荡在人民心中的《七子之歌》中所唱:“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!请叫儿的乳名,叫我一声“澳门””!

今天,是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。时至今日,想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,每一个华夏子孙仍会热血沸腾,心潮澎湃。

“洪水图腾蛟龙,烈火涅槃凤凰。春风又绿神州,华夏再沐朝阳。”

从1931年到1999年,从被动挨打到成功谈判,从南京大屠杀到澳门回归。这背后,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。而从1999到2021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时代的号角响彻山河。

少年兴则国兴,少年强则国强。毛主席曾经说过:“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,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”。生逢盛世,重任在肩,有为青春,不负韶华。青年一代,是时代的接班人,更是世界未来的希望,我辈青年自当胸怀天下,以盛世未来为己任,与世界青年携手,同舟共济,聚点点萤火,汇时代光芒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言:“青年所多的是生力,遇见深林,可以避成平地的,遇见旷野,可以栽种树木,遇见沙漠,可以开掘井泉的”。

一声鸡鸣,可以令祖逖起而舞剑,时代的召唤更应当令青年振作起来,挺身而出。

社会在前行,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也在不断进步,大疫当前,中国青年挺身而出,成为抗疫战场的主力军。有身着白衣的天使,有坚守防控的保安,有不顾劝阻奔赴前线的稚嫩面孔……上海高三学生成立疫情情报站,以八国语言谱写共进的乐章。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”。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希冀,我们从未忘却。

“地球即成白首,吾人尚在青春,以吾人之青春,柔化地球之白首,虽老犹未老也”。我当代中国青年,要有曹植“闲居非吾志,甘心赴国忧”之志向;要有陶行知“捧出一颗丹心,献与亿兆生灵”之奉献;要有宋濂“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”之决心……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言:“青年是国家的希望、民族的未来,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不辱时代使命,不负人民期望”。今天,是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纪念日,身处伟大时代,各位青年更应牢记肩上的责任,积极投身时代的浪潮,做初心不改的奉献者。
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上一篇:大冶一中“洁美校园”卫生值周班级制度   下一篇:

相关文章